戴森近日宣布,將向Sakti3投資1500萬美元,后者是一家固態(tài)電池公司。此前,該公司已經從Kholsa Ventures、通用汽車及其他投資者處獲得了5000萬美元資金。

詹姆斯·戴森:將顛覆電池技術 向Sakti3投資1500萬美元

    3月16日消息,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創(chuàng)辦了一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公司Dyson,他已經投入23億美元,雇傭了數(shù)以百計的研究人員,在30所大學開展了各類研究工作。如此投入肯定不是為了設計更好用的真空吸塵器,戴森想要研發(fā)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走進千家萬戶的技術。

  首先是數(shù)字馬達,戴森暗示,這是其全新產品系列的基礎。戴森近日宣布,將向Sakti3投資1500萬美元,后者是一家固態(tài)電池公司。此前,該公司已經從Kholsa Ventures、通用汽車及其他投資者處獲得了5000萬美元資金。

  馬克·泰勒是Dyson的研發(fā)主管,他認為Sakti3的技術會“讓全世界震驚”。這聽起來有些夸大其詞,泰勒也承認,該技術還需要“數(shù)年”才能出現(xiàn)在Dyson的產品上。但他表示,Sakti3的電池在能量密度上已經領先其他產品,達每公升1.1千瓦時,該數(shù)字兩倍于性能優(yōu)異的鋰電池。

  在一般的鋰電池中,液體電解質允許帶正電荷的離子積聚在電池的一端形成勢能,一旦正負極之間構成回路,電子便可以流動,形成電流。正如其名字所指出的那樣,固態(tài)電池中沒有液體電解質,取而代之的是薄而致密的固體材料。

  其具有的密度以及結構可以讓更多帶電離子聚集在一端,形成更大的勢能。固態(tài)電池充放電的速度也更快,這意味著,未來的電池可以更小、電量更大、成本也更低。

  各行各業(yè)的公司,包括蘋果和特斯拉在內,都備受目前鋰電池技術限制的困擾。一旦固態(tài)電池投入實用,必然會極大地促進各類創(chuàng)新產品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

  如果Sakti3的產品能夠取得成功,Dyson必然能夠近水樓臺先得月,率先將該技術用在自家產品中。戴森沒有做出詳細解釋,但他表示很多行業(yè)都充滿機會。例如,電鉆就是一個規(guī)模達數(shù)十億美元的產業(yè)。現(xiàn)在,即便是專業(yè)級電鉆也仍然需要電源線,電池無法提供充足動力。通過Dyson的數(shù)字馬達以及固態(tài)電池技術,他們的產品可能會如市面上其他產品一樣強勁。當然,這些還都處在構想中。

  關鍵之處在于,如果能對諸如電池這類核心技術做出顛覆性改變,小公司就能獲得趕超業(yè)界巨頭的機會,而處在一個相當成熟的行業(yè)中,通過普通手段幾乎不可能對領先者構成威脅。這就是Dyson的思路。依據泰勒的說法,公司不是以通常的5年為周期來規(guī)劃,而是長達20至25年,這就是他們與許多大學保持良好合作關系的原因。?

  上述想法并非完全出乎意料,Dyson在10年前就已經推出過可穿戴頭戴式計算機。而戴森本人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發(fā)明家,除此之外別無所長。至于其能否真的對我們的生活造成顛覆性影響,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電池技術
Sakti3
詹姆斯·戴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