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余彥教授課題組與德國馬普固體研究所合作,成功合成一種可以實現(xiàn)量化生產的新材料—十三氧化六釩,該課題組通過新型結構設計,能夠獲得具有長循環(huán)壽命和高比能量的電極材料,能大大增加鋰電池的動能,有望廣泛應用于長續(xù)航里程電動汽車以及其他高能量密度電池應用領域,從而推動電動汽車產業(yè)快速發(fā)展。
近年來,釩氧化物因資源豐富、比容量高,被作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廣泛研究。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十三氧化六釩被用作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時,理論比能量高達900瓦時/千克。但十三氧化六釩較難合成,導致該材料的可控制備遇到較大挑戰(zhàn)。
余彥小組及其合作者發(fā)展了一種室溫氧化還原自組裝方法,成功實現(xiàn)十三氧化六釩的可控制備,成果日前發(fā)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納米快報》上,這項研究為高性能鋰電池電極材料的設計和制備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