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與當前電動汽車領域的龍頭企業(yè)特斯拉、致力于無人駕駛汽車研發(fā)的谷歌一起,成為來自底特律以外的汽車新軍。

蘋果谷歌特斯拉攪局 美國汽車業(yè)未來在硅谷?

2月22日,美國汽車業(yè)的未來到底在硅谷還是在底特律?繼特斯拉和谷歌之后,蘋果似乎也準備進入一直以美國中西部鋼鐵產業(yè)為基石的汽車行業(yè)。據多家媒體報道,這家iPhone和iPad生產商已經組建了一個名為“泰坦”(Titan)的部門,安排了數百名員工,專門從事電動汽車的研發(fā)工作。有消息稱蘋果計劃在2020年啟動汽車生產。

到目前為止,蘋果對這個項目仍三緘其口,不過一起訴訟案似乎證實了該項目的存在:美國馬薩諸塞州聯(lián)邦法庭的文件顯示,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A123Systems起訴蘋果,指控后者挖走其頂級工程師建立大規(guī)模生產電池的分公司。文件提供的其他證據還顯示,蘋果可能在開發(fā)汽車。

也就是說,蘋果與當前電動汽車領域的龍頭企業(yè)特斯拉、致力于無人駕駛汽車研發(fā)的谷歌一起,成為來自底特律以外的汽車新軍。

傳統(tǒng)汽車商嚴陣以待

美國的三大汽車生產商,即通用汽車、福特和克萊斯勒(現(xiàn)已成為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一部分)均對新軍帶來的威脅嚴陣以待。通用汽車發(fā)言人丹·弗洛雷斯(Dan Flores)表示:“蘋果擁有強大的實力,因此此舉并不出人意料?!笨巳R斯勒發(fā)言人埃里克·梅內斯(Eric Maynes)則說:“我們不會對尚未看到的事情發(fā)表評論?!?/p>

福特也沒有對蘋果的計劃發(fā)表評論,不過這家美國第二大汽車生產商最近在硅谷核心帕洛奧托(Palo Alto)開設了新研發(fā)中心,希望在這里抓住無人駕駛汽車的未來。

汽車領域專業(yè)網站Edmunds.com的分析師比爾·維斯尼克(Bill Visnic)表示,一般來說汽車產品從研發(fā)到進入市場平均需要七年時間,因此底特律巨頭目前還沒有感受到太大壓力。

例如,盡管特斯拉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但這家公司去年在美國也只售出了不到3.5萬輛汽車,而全美國的汽車銷售總量超過1600萬輛。另外,特斯拉的汽車只局限于非常高端的小眾市場。

維斯尼克說:“對于美國汽車行業(yè)而言,蘋果并沒有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我認為它的產量不會在短時間內接近底特律。”

有錢也不能忽視風險

新舊車輛信息供應公司凱利藍皮書(KelleyBlueBook)的市場分析師阿萊克·古鐵雷斯(Alec Gutierrez)表示,蘋果的優(yōu)勢在于它是行業(yè)的“破壞者”,該公司風靡全球的消費電子設備創(chuàng)造的“全面生態(tài)系統(tǒng)”可能會給“蘋果汽車”帶來延伸效應。

蘋果坐擁1800億美元的現(xiàn)金,有足夠的資金來研發(fā)新汽車和投資新項目。盡管如此,古鐵雷斯認為,考慮到汽車行業(yè)的成本與競爭,蘋果還是要重視風險問題。“如今汽車行業(yè)競爭非常激烈,新車銷售的利潤率已經壓縮到極低,這是蘋果所不適應的?!彼f。

美國汽車研究中心項目主管布雷特·史密斯(Brett Smith)說:“多少公司在進軍汽車行業(yè)時一敗涂地?這是一項艱難的任務,而且非常昂貴。”他指出,盡管特斯拉提供的電動汽車電池系統(tǒng)優(yōu)于所有傳統(tǒng)汽車廠商,而且特斯拉高端汽車的營銷工作非常成功,但這家公司仍然是虧損狀態(tài)。

傳統(tǒng)的大型汽車生產商也在努力研發(fā)更多、更好的混合動力汽車,以及純電動汽車。史密斯表示,這給初來乍到者設置了很高的門檻?!霸谄嚿a方面,蘋果的技術是否比梅塞德斯、福特、通用或豐田更出色?我對此深感懷疑。”

蘋果能給這個行業(yè)帶來的,其實和谷歌一樣:處理和使用數據的方式。谷歌并沒有專注于汽車本身,而是無人駕駛技術。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在不同的外觀掩飾下,已經在美國加州的道路測試中行駛了數十萬英里。

維斯尼克認為,蘋果已經能給汽車行業(yè)帶來一些差異,它可以成為汽車聯(lián)網技術的重要供應商,讓自己的車載系統(tǒng)與谷歌Android展開競爭?!皩τ谔O果而言,他們在提供出色用戶體驗方面已經證明了自己,”史密斯說,“汽車只是又一種用戶體驗設備,蘋果一定能做得與眾不同?!?/p>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特斯拉
蘋果
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