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一段時間的石墨烯概念,似乎又有重新抬頭的趨勢,在昨日大盤暴跌的背景下,相關個股在尾盤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拉升,跌幅遠低于平均水平,板塊內個股幾乎都出現(xiàn)了一條長長的下影線,龍頭股中航三鑫、金路集團漲停,中鋼吉炭、*ST東碳、力合股份也出現(xiàn)逆勢上漲。
石墨烯進入“膜時代”
石墨烯概念股的集體抗跌,主要是受益于一則消息中航工業(yè)航材院昨日宣布,已突破制備大尺寸、高質量石墨烯薄膜的技術難題,在銅箔表面制備出超過12英寸的石墨烯薄膜;更大尺寸的石墨烯薄膜制備技術也已突破,近期將批量生產(chǎn),使大尺寸、高質量石墨烯薄膜的工程化制備成為現(xiàn)實,標志著石墨烯制備進入了“膜時代”。
據(jù)了解,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單層片狀結構新材料,厚度僅為一個碳原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也是迄今被證實的最堅硬的材料,其強度是鋼的100多倍。同時石墨烯也是已知材料中電子傳導速率最快的材料,還具有97.7%的透光率,并具有優(yōu)良的熱導率。由于制備困難,目前石墨烯比黃金還貴15~20倍。
據(jù)悉,中航工業(yè)航材院投資數(shù)千萬元,有效提高了石墨烯薄膜的完整性、潔凈度和產(chǎn)品性能,并能對石墨烯薄膜層數(shù)進行單層、多層或混合層的結構控制,實現(xiàn)了大尺寸、高質量石墨烯薄膜批量化生產(chǎn)。石墨烯薄膜產(chǎn)能每天可達數(shù)百片,航材院在大尺寸、高質量石墨烯制備方面已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游資圍攻機構撤退
上市公司中,龍頭股中航三鑫(持有中航工業(yè)航材院旗下中航新材23.36%股份)昨日表現(xiàn)搶眼,開盤時還出現(xiàn)約2%的下跌,但是尾盤隨著相關利好消息的曝出,買盤蜂擁而至,股價迅速走強,臨近收盤封上漲停。
從昨日滬深交易龍虎榜來看,介入中航三鑫的資金多是江南的游資,而借勢出逃的則是來自機構資金。買入榜的第一席位來自齊魯證券溫州新城大道營業(yè)部,買入865.58萬元;其次是中信證券佛山季華五路營業(yè)部買入742.51萬元,平安證券上海零陵路營業(yè)部、光大證券奉化南山路營業(yè)部和財通證券杭州體育館營業(yè)部也分別買入超過400萬元,買入榜前五個席位合計買入了近3000萬元,占中航三鑫昨日總成交量的13.41%。賣出榜上,相比散戶的試探性買入,機構顯得比較決絕,排在榜單第一位的機構昨日賣出1989.72萬元。
同時在中航三鑫強勢漲停的刺激下,金路集團、中鋼吉炭、中國寶安等石墨烯概念股均開始出現(xiàn)異動拉升的走勢。金路集團尾盤漲停,中鋼吉炭上漲3.07%。中國寶安昨日受到大盤走弱的影響,一度跌幅超過4%,不過隨著好消息的蔓延,其跌幅迅速收窄,收盤僅下跌1.08%。
昨日信息時報記者致電中國寶安證券部,但其工作人員稱目前還沒有更進一步的消息需要公告。不過記者了解到,此前中國寶安控股子公司深圳市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小試的基礎上,設計和籌建了石墨烯中試線。2011年底,其石墨烯中試線進行正式生產(chǎn),達到產(chǎn)量日均1公斤目標。
此后,貝特瑞已確定后續(xù)批量化生產(chǎn)工藝路線,同時已開展探索石墨烯的應用工作。石墨烯在相關電池等方面運用將有助于降低電池內阻、提升充放電速度,中國寶安正在進行相關的知識產(chǎn)權、發(fā)明專利的申報工作,但該產(chǎn)品尚未對外銷售。
此前炒作大幅波動
中國寶安在首波石墨烯概念炒作中,曾一馬當先,3個月時間走出翻兩倍的走勢,風頭一時無兩。由于概念新穎,甚至忽悠了不少機構駐扎,但此后涉嫌信息披露違規(guī),以及產(chǎn)品遲遲不能面市等影響,股價出現(xiàn)退潮,從2011年的高點24.45元,一路跌至目前的9元左右,華夏基金等機構帶頭跑路。
記者查閱有關資料發(fā)現(xiàn),目前駐扎在中國寶安的基金清一色都為指數(shù)基金。一位曾經(jīng)參與石墨烯概念炒作的基金公司人士私下告訴記者,這種技術如果成功確實會對上市公司帶來重大的影響,不過即使研制成功,轉化為產(chǎn)品、形成效益也有一個過程,這種炒作只能短線參與,長期持有可能會有風險。
裕澤投資的總經(jīng)理張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石墨烯概念的炒作已持續(xù)了快3年,根據(jù)之前的炒作路徑來看,基本上是從哪來回哪去,股價炒得有多高,跌的就有多狠。“預計這波炒作短時間內還有上漲的空間,快槍手類的投資人可短線參與,不過普通散戶建議還是以觀望為主,不知道這樣擊鼓傳花的游戲何時會結束,刀口舐血的游戲結局往往是虧損嚴重。”張亮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