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科技部萬部長談到政府相關(guān)監(jiān)管部門負責人考察了特斯拉汽車,在“第四屆國際新能源汽車大會”上,江淮前董事長談到他也考察過特斯拉汽車, 另外多家汽車制造商考察北美的時候,估計也有過考核,如果特斯拉汽車合資成真的話,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看,筆者認為最有可能的是選擇“主流”國資汽車制造商,這里面不是說汽車產(chǎn)品如何,而是在中國市場占有率,以及在政策中的話語權(quán),因為從產(chǎn)品的設計以及定位上面,按照艾倫穆斯克的邏輯,中國合作伙伴可以出力的層面很小,這個時候中方的合作伙伴更多的在于有能力提供一個寬松的市場環(huán)境,這個時候包括上汽、一汽、二汽和北汽等幾家汽車制造商的話語權(quán)要大一些,在一些行政審批的能力也更加強勢一些,這些是促成合資的一個重要接口。
我們再談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合資的可能性,筆者理解艾倫穆斯克談到要在中國建廠的想法更多在于和“本土消費者套近乎”,因為按照歐美人的邏輯,在本土建立相應工程,等同于在當?shù)靥峁└嗟木蜆I(yè)機會、屬于一種承擔社會責任的形象,這個時候來講,可能這種合作未必是真的要在中國建立整車廠,那么有可能在中國建設零部件制造廠,這種可能性更大一些,包括我們此前談到的和萬向進行合作等事宜,應該可以更進一步,當然在利潤的分享上更少一些,這些可能更能夠讓艾倫穆斯克更加接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