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邦從寶馬官方了解到,這些快充站將由美國最大的充電服務商ChargePoint建設運營,而該公司目前已經(jīng)在美國境內建成約2萬座電動車充電站。價格方面,不同車型不同地區(qū)的費用各不相同,但基本標準為每度電0.5美元,這意味著要充滿一輛大眾e-Golf(電池組容量為24千瓦時)只需花費12美元即可。
就目前的布局來看,東海岸地區(qū)的居民可以通過95號洲際公路從波士頓直達華盛頓;而西海岸的車主們可以選擇從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奔往圣地亞哥。沿線建成的充電站提供最大輸出功率為50千瓦的快充服務,大部分電動汽車充滿80%電量只需30分鐘;同時消費者也可以使用24千瓦、Level 2的慢充設備。
按照電動邦的估算,除了特斯拉的ModelS,其他類似寶馬i3、大眾e-Golf這樣的電動汽車續(xù)航里程基本都在120-160公里左右,因此沿途建成的快充站間隔最多不能超過80公里。盡管目前每座充電站的容量還未敲定,但大部分能夠每次容納1-2輛電動車充電,不過后期會升級擴容。就ChargePoint在建設充電站方面的經(jīng)驗而言,數(shù)量龐大的快充網(wǎng)絡將很快試運營,同時該項目的資金已全部到位,但相關人士并未透露具體每個充電站的建設成本。目前,位于圣地亞哥的首個充電站已經(jīng)建成,ChargePoint計劃2015年底前再建成超過100座充電站。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寶馬和大眾沒有像特斯拉那樣,親力親為打造自己的充電網(wǎng)絡呢?電動邦認為寶馬和大眾選擇攜手共建快充網(wǎng)絡,這有利于提高用戶服務的層次。而且他們似乎并不介意其他主機廠的電動車在自己投資的快充站充電,因為從整個電動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的層面來看,一項新技術的成功意味著更強的行業(yè)競爭力。對各大車企來說,除需要保證滿足市場監(jiān)管者指定的規(guī)則外,最關心的可能就是和消費者聯(lián)系十分緊密的電動車銷量以及盈利,因此打造通路的快充網(wǎng)絡不僅有利于電動汽車市場的培育,同時對吸納消費者購買也大有裨益,這么來看,寶馬和大眾可一點都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