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yè)究竟要昧著多大的良心,才能將“掛羊頭賣狗肉”的本領發(fā)揮到極致?

雷軍:“掛羊頭賣狗肉”行為會摧毀小米嗎?

雷軍在這個還未到來的春天許下誓言,保證小米的2014年銷售數量達到4000萬。這個誓言看起來很美好,像是給萬千仍然買不到小米手機的米粉打了一針強心劑。但是大家都知道,誓言的最后結局還是一樣,很多很多米粉依然買不到小米手機;即便將銷售數據上升到4億,那么結果還是一樣的:買不到。

已經無力吐槽。

如果拋開期貨的話題不談,小米在商業(yè)形式上確實算得上一家神奇的公司。小米的產業(yè)沖撞和市場營銷,都因為有別于行業(yè)傳統模式而多次被披上變革和突破的外衣,這些榮耀都使得這家成立僅僅三四年的公司,在短短數年時間里成為行業(yè)翹楚。即使是小米的老競爭對手華為和聯想,都表示“向小米學習”,因為小米的營銷和思維,確實走在了互聯網的前面,完成了商業(yè)公司最初的品牌鋪墊和積累。

從這點來說,小米榮批這些閃耀的光芒,是應得的,也是小米在這個時代里本應獲得的成就。但是,小米無法在超越方面無法更上一層樓、進而向更高境界進發(fā),這是小米這一生都錯失的境界。

期貨之名幾乎奠定了小米在這個時代里的最顯著企業(yè)品牌名稱,小米手機在發(fā)熱、重啟、死機等輔助標簽的映襯下,也必將會成為影響小米未來走向輝煌的關鍵點。雖然雷軍已經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期貨不是小米刻意蓄造,也表示現在的小米手機已經在質量上精益求精,但顯然大多已經被耗盡耐心的米粉和米黑不會就此買賬。有句話說的是“出來混都是要還的”,今天小米面臨的誠信和誠意危機即是其需要直面當初的選擇代價,這就是一朝十足千古恨。

小米的期貨之名,海內皆知,產能不足的說法雖然獲得了早期的市場認可,但目前已經三年多時光過去,小米仍然在產能方面不能解決市場所需,這樣的理由顯然不是眾多米粉可以接受的說法。作為一家生來就注定朝氣蓬勃發(fā)展的互聯網公司,小米在還未走入互聯網的終點即已經全面倒下,對于這種成長過程中的品牌危機拷問,相信雷軍自己也是無解。況且大多米粉長大成人之后,第一要做的事就是看清世界的真相,而小米,無疑則是第一個被看清的對象。

在中國這個有著巨大消費缺口的市場上,產能不足的說法幾乎沒有太多的行業(yè)人士會認可,聯想CEO楊元慶對于這個話題的態(tài)度是,面對廣袤的消費市場,廠商無法生產出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數量,這種方式在這個時代是不可想像的。更何況三年的時光過去了,小米不可能沒解決增設產能的大難題,就算小米自己不能,那么小米的小伙伴一定能。但是事實的真相是,三年時間過去了,小米依然在用一模一樣的說法回應市場和消費者。不過,這種情況,也讓小米自己倡導了信任被拋棄的問題,比如接下來的聯通版米3換CPU,首先跳出來抵制的就是大多小米粉絲。

如果說小米只是在產能方面讓大眾失望的話,那么這方面的問題還姑且可以值得原諒,畢竟作為商家,最終是否售賣的決定權還是小米說了算,這種方式雖然道德上會遭受很多米粉的譴責,但至少沒有直接傷害米粉的脆弱心靈。不過,如果一旦涉及到了直接的米粉傷害方式,那么小米背負的畸形道路無疑正在將這家公司帶向深淵,畢竟這樣的方式已經涉及到法律欺騙的程度,而縱觀目前的小米,正在一步一步走入這樣的境界。

事情的原委,是小米在悄無聲息的情況下,將小米3聯通版替換了處理器芯片,結果在被網友發(fā)現之后,官方的回應是兩款處理器芯片的頻率是一樣的。在這里就得插一句了,暫且不說官方的技術說法是否正確,但是在處理方式和態(tài)度方面,小米的行為已經喪失了一個正當商業(yè)公司的基本行為。而隨后的那一紙官方道歉,也不能阻止米粉對小米的諒解。有時候,一些熱情高漲的粉絲,確實是被商家逼迫成米黑的,小米,自是這方面的代表。

一個企業(yè)究竟要昧著多大的良心,才能將“掛羊頭賣狗肉”的本領發(fā)揮到極致?

因為對于用戶來說,就算兩款芯片的處理器在使用功率方面無區(qū)別,但這種直接欺騙消費者和市場的行為,是一種針對米粉的赤裸裸欺騙,以個企業(yè)需要多大的道德和良心拷問才能實踐開去?官方雖然后來進行了歉意和處理方式(貌似沒有賠償之意),但這并沒有緩解用戶的尖叫需求。更何況,這個世界上如果道歉有用的話,那還需要警察和法律干嘛?小米是不是忘記了這點?

沒有任何公司是萬能的,連蘋果公司都出現過更多失誤,但在處理用戶權益方面,沒有任何一個公司會像小米這樣極端和下限,在對用戶的承諾力度方面,小米已經逐漸失去作為一家商業(yè)公司的基本基本原則。IBM之所以是IBM、因特爾之所以是因特爾、Google之所以是Google,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最起碼這些公司在對待用戶需求方面,都沒有出現過這種赤裸裸的直接傷害用戶的行為。

這讓我想起一個對比,一流的商家做服務,二流的商家做品牌,三流的商家做產品,而小米的現在,做的大概就是最后一種了吧。

這也讓我想起,小米的名義本義是一種樸實的糧食作物,其生長、植科等等屬性都是大眾習以為常的農作物,而小米公司自成家開始,也一直貫徹著為用戶制造手機的初衷,但是數年時間過去,小米逐漸變得龐大,但其他服務卻日漸滑坡。在每一次雷軍用微博發(fā)布越來越大的數字之時,關于小米的品質和社會責任,似乎并沒有跟上產品的銷售數量。

縱有千般理由,但用戶只應該為自己的錢財支出,享受到應有的商業(yè)權益。

這個春天,不管是不是慣有的期貨還是CPU偷換的事件,對于小米本身都是一個沖擊。前些天有媒體說雷軍許下4000萬的銷售目標是一個保守的數據,這里不乏看出雷軍對市場期望值已經具備了慎重的態(tài)度。這家一直旺盛發(fā)展的科技公司,在面對市場形勢面前,并沒有十足的信心和勇氣去面對整個未來,小米的對于現實的擔憂和懼怕,也一同展露無遺。

經歷了這些對市場和米粉的傷害事件(雖然有些并不是小米故意的),處于2014年早春的小米,是否還具備當初的營養(yǎng)?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雷軍
小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