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比亞迪
2023年,我國電動載人汽車等“新三樣”產品出口成績突出,首破萬億大關。
1月12日上午,國新辦舉行2023年全年進出口情況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會上,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介紹了2023年全年進出口情況。他表示,2023年,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3.92萬億元,增長2.9%,占出口總值的58.6%,提升1.3個百分點。其中,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增長29.9%。
海關總署新聞發(fā)言人、統(tǒng)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在發(fā)布會上也提到,我國大力推動汽車產業(yè)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出口為產業(yè)增添鮮明亮色。當前,我國每出口3輛汽車就有1輛是電動載人汽車,全年出口177.3萬輛,增加67.1%,這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作出貢獻。
據中汽協(xié)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中汽協(xié)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示,中國汽車出口數量從第1輛達到年出口100萬輛,我們用了55年,2021年突破200萬輛,2023實現(xiàn)了491萬輛,接近500萬輛,我國汽車出口2年邁步3個臺階。
中國汽車出口實現(xiàn)歷史性的新跨越,新能源汽車是主要增長動力之一。
2023年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1.1萬輛,環(huán)比增長15.2%,同比增長36.5%。其中,純電動汽車出口9.9萬輛,環(huán)比增長20.2%,同比增長34%;插混汽車出口1.2萬輛,環(huán)比下降14%,同比增長60.6%。
2023年,新能源汽車出口達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其中,純電動汽車出口110.2萬輛,同比增長80.9%;插混汽車出口10.1萬輛,同比增長47.8%。
展望2024年,中汽協(xié)給出了預測數據,我國新能源汽車預計出口550萬輛。
在乘聯(lián)會統(tǒng)計口徑下,2023年12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10.2萬輛,同比增長39.8%,環(huán)比增長19.4%,占乘用車出口26.6%,較去年同期下降1.8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占比新能源出口的90%,A0+A00級純電動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57%。
伴隨著中國新能源的規(guī)模優(yōu)勢和市場擴張需求,中國制造新能源產品品牌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在海外的認可度持續(xù)提升,以及服務網絡的不斷完善,由此新能源出口市場仍然向好,前景可期。
2023年12月廠商出口新能源乘用車方面:比亞迪汽車出口36,095輛、上汽乘用車出口19,427輛、特斯拉中國出口18,334輛、上汽通用五菱出口4,898輛、哪吒汽車出口3,002輛、長安汽車出口2,815輛、智馬達汽車出口2,454輛、廣汽傳祺出口1,953輛、廣汽埃安出口1,948輛、長城汽車出口1,892輛、賽力斯汽車(湖北)出口1,771輛、東風本田出口1,179輛、吉利汽車出口946輛、東風易捷特出口908輛、奇瑞汽車出口834輛、小鵬汽車出口693輛、江淮汽車出口621輛、賽力斯汽車出口540輛、一汽奔騰出口500輛、江鈴新能源出口498輛、一汽紅旗出口435輛、上汽大通出口403輛。
從自主出口的海外市場零售數據監(jiān)控看,A0級電動車占比近60%,是出口絕對主力,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歐洲表現(xiàn)較強,比亞迪在東南亞市場崛起。
除了傳統(tǒng)出口車企的靚麗表現(xiàn),近期新勢力出口也逐步增量,海外市場也有數據開始顯現(xiàn)。
以出口比較亮眼的比亞迪為例,2023年,比亞迪出口達242,765輛,同比增長334.2%,月均出口突破2萬輛。目前的比亞迪新能源足跡已經覆蓋全球六大洲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超400個城市,技術和車型也在國際上獲得多項獎項。
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火爆,直接帶動了相關國際航運市場快速增長。近日,比亞迪首艘汽車運輸船——中集集團旗下中集來福士為國際主流航運公司Zodiac Maritime建造的首艘7000車位汽車運輸船,在山東龍口基地交付離港。
乘聯(lián)會日前分析,目前中國汽車出口的海外市場環(huán)境仍保持相對良好態(tài)勢,近期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海外銷量持續(xù)走強,形成國內外新能源市場同步走強的特征。
另據央視網報道,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覆蓋的國家不斷增加,歐洲和北美等發(fā)達地區(qū)市場開始成為重要市場。據統(tǒng)計,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國家是比利時、泰國和英國。
在全球汽車工業(yè)發(fā)達的歐洲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央視網報道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占歐盟新能源汽車的比例為8%,預計到2025年,中國品牌將占的比例會增加到15%。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汽車工業(yè)發(fā)達國家,說明中國的汽車產品正在形成全球競爭力。
與此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還表現(xiàn)出“量價齊升”,出口均價從2021年的1.95萬美元,提升到2023年的2.38萬美元。不僅如此,海外市場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性價比也頗具競爭力。
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影響力與日俱增,其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出口也均表現(xiàn)亮眼。
2023年12月,我國動力和其他電池合計出口19.4GWh,環(huán)比增長8.5%,占當月銷量21.6%。其中動力電池出口13.9GWh,占比71.6%,環(huán)比增長7.0%,同比增長48.4%。其他電池出口5.5GWh,占比28.4%,環(huán)比增長12.6%。
2023年,我國動力和其他電池合計累計出口達152.6GWh,占前12月累計銷量20.9%。其中,動力電池累計出口127.4GWh,占比83.5%,累計同比增長87.1%;其他電池累計出口25.2GWh,占比16.5%。
伴隨全球制造業(yè)擁抱電動化,出海布局成為電池新能源相關企業(yè)的普遍共識。2023年,國軒高科、億緯鋰能、欣旺達、蜂巢能源、昂華、豪鵬科技、派能科技等電池廠商率先發(fā)力,項目規(guī)劃陸續(xù)落地歐美及亞洲,隨后,電池材料應聲而動,天賜材料、龍蟠科技、海亮股份、格林美、長遠鋰科、比亞迪、華友鈷業(yè)、璞泰來、諾德股份、廈鎢新能、道氏技術、新宙邦、華友鈷業(yè)、中偉股份、當升科技、容百科技、杉杉股份、貝特瑞等24個項目追隨而至。
從市場表現(xiàn)來看,在2023年,頭部電池企業(yè)海外擴產項目也逐漸進入實質性階段。寧德時代德國圖林根州電池工廠迎來投產,正式供應歐洲周邊客戶;國軒高科德國哥廷根工廠、美國弗里蒙特工廠、泰國合資工廠一期逐漸投產下線;蜂巢能源泰國工廠也進入產品下線環(huán)節(jié);同樣為位于泰國的上汽正大電動汽車電池工廠也迎來投產......
受益于電池企業(yè)出海加速,材料及設備廠商海外布局也在提速。2023年,華友鈷業(yè)、永瑞控股、億緯亞洲等多方合資打造的印尼華飛材料項目投產;同樣在印尼投建項目的力勤資源,其電池級硫酸鎳項目進入量產狀態(tài);新宙邦、瑞泰新材在波蘭布局的電解液項目也已宣布投產;匈牙利恩捷首條產品線正式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