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全球的銷量,2014年因為價格實在降得太低了,日本就退出去了,國產的鋰鹽銷售超過日本了,臺灣企業(yè)份額大幅降低。2015年中日韓三國鋰鹽銷售穩(wěn)步上升,中國鋰鹽市場份額再繼續(xù)擴大,約占全球份額的51%。
從銷量上來看,斯特拉說在衢州建鋰鹽工廠,消息也是變來變去,現(xiàn)在來看合作伙伴變了一下,未來還是要做,我們感覺如果不在中國建廠,這個鋰鹽工廠確實有很大的成本劣勢。
第三部分,趨勢。
電池需求量持續(xù)增加,201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30萬,中國銷售超過7.85萬輛,同比增長4倍。2015年1到11月份,乘用車是13.87萬輛。今天我看了最新的消息是整個新能源汽車是27.92萬輛,這個是1到11月份的數(shù)據,同比增長4倍。任何一個行業(yè)有這么一個增長,對上游的材料拉動都是巨大的。
我們來看看電解液。
2015年六氟磷酸鋰在全球按照大約1.2萬噸算,電解液就是10萬噸,算一半數(shù)碼一半動力。我曾問比亞迪的相關負責人,你們動力是多少?他說動力可能需要8GW或者9GW,他說數(shù)碼現(xiàn)在沒有人關心了??傮w來說是一半對一半。合計10萬噸電解液,數(shù)碼我們就給10%的增長,就是5.5萬噸。動力從汽車來看,電解液就算一倍的增長,就是1萬噸。所以,2016年電解液有15.5萬噸。2016年如果把5.5萬噸折算成六氟磷酸鋰,新增的六氟磷酸鋰需求量大約是7千噸。2016年國內新建的可能只有一家新三板上市叫新泰,可能要擴一千噸,其他都是技改,多氟多增加一千,森田增加一千,新泰增加一千;天賜著了一次火,可能復產,復產增加一千;其他加上一千,就是五千,所以還有2000噸的缺口。
電解液還是有一定門檻的。這么幾家企業(yè)里,從2010年我們開始做,包括2012年和2013年在發(fā)展,這個行業(yè)里的安全環(huán)保事故就沒有少出現(xiàn)過。包括現(xiàn)在,以前生產二三百會副產一些鹽酸,鹽酸是1:5的比例。要達到萬噸級就是5萬噸的鹽酸。鹽酸是最難處理的東西,這個是災難性的,誰沒有這種解決能力,環(huán)保就是他的問題。
瘋狂的碳酸鋰,價格一直在往上漲。目前碳酸鋰的價格誰也說不清楚,我們對碳酸鋰最開始的反應是胡來,怎么可以一下漲五千塊錢?后來漲到七八萬塊錢的時候覺得這個不符合國家產業(yè)政策,再漲的時候我們感覺,讓子彈飛吧。剛才有投資者問我,你的成本多少?售價多少?這個太直白,我們現(xiàn)在的成本是,每生產一個六氟磷酸鋰需要0.3個碳酸鋰,大家算一算就知道了。
國外電解液產業(yè)轉移,安逸達這個公司已經開始生產了。三菱以前是世界第一,它搞了一個也是一萬噸。寧波也搞了五千噸,都在往中國這邊轉移。電解液也都是在向具有成本優(yōu)勢,消費潛力巨大的區(qū)域轉移。我們不僅是六氟磷酸鋰的制造國家了,也將是電解液最主要的制造國家。未來我們覺得這個比例會超過60%。
進口鋰鹽基本被代替,2012、2013、2014年中國市場六氟磷酸鋰進口數(shù)據,鋰鹽進口呈逐年下降趨勢。2013年可能有百分之四五十,2010年還有百分之八九十,2014年進口鋰鹽占中國鋰鹽市場比重約為7.1%,比重越來越低。同時,國產化鋰鹽走出去步伐加快了,目前我們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鋰,韓國日本也都在用。
經過2012年到2014年的激烈競爭,六氟磷酸鋰行業(yè)投資趨于理性,尤其是2015年去產能化以后,2016年將迎來全行業(yè)的春天。只要生產出來就可以賺錢。受此影響,2016年電解液價格也會水漲船高。國外電解液產業(yè)完成產能轉移,國內電解液數(shù)量增加,未來行業(yè)整合會加劇。好的會更好,差的就完蛋。2017年所有的六氟磷酸鋰投產后基本上都開始增長,但經過之前的洗禮,在擴產的節(jié)奏上將會有所節(jié)制。
最后有一個建議,更要加重視品質控制。
可能不僅是六氟磷酸鋰,包括碳酸鋰也是一樣?,F(xiàn)在買碳酸鋰,內部都要簽。很多讓步放行的東西,以前要退貨的,現(xiàn)在只要給你拿到就不錯,尤其是像動力汽車用的,一般都需要獲TS16949的認證,所以在品質控制上還要加強,現(xiàn)在包括一些大的知名公司,原來金屬離子1以下,現(xiàn)在2也行,3也行,對我們一些同行都很放松了,市場行為也不去評價,最后還是回歸到品質。鋰電池的性能,我還是很不滿意的。
我們來看環(huán)保問題,同行也是事故不斷,而且這方面法律會越來越嚴,不要在賺錢的時候拼命擴展,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說起新型鋰鹽開發(fā),中國不能總看國外掙錢就挖幾個人把這個東西做出來,而研發(fā)不愿意投入。掙錢是掙錢,但是還是一刀就破,還是要從鋰鹽的方向,從化學的性質上對鋰鹽的改善多做一些工作。這方面,我覺得國外的一些企業(yè)做得好一些,多氟多也一直在加大這方面的研發(fā)投入。